前言
中國華人書畫網作為一家專業的文化傳播平臺,自創建以來,不斷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挖掘和推廣來了一大批的藝術人才,引起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和書畫家的一致好評。隨著網絡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將繼續為書畫藝術家、收藏家及廣大的書畫愛好者建好這個交流平臺。為此,中國華人書畫網將隆重推出“藝術家風采”專欄,我們將以不同的形式充分展示藝術家風格上的多樣性,充分展示當今中國書畫藝術的新亮點和新趨勢。
書
畫
之
美
李永宏 ,1968年生于四川仁壽,13歲開始拜師學藝, 1987年10月入伍,在西藏軍區、成都軍區從事美術工作15年,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藝術批評班、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現為中國教育學會會員、全國藝術教育高級指導師、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成都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眉山市華夏書畫藝術研究院負責人、眉山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執行主席。
</blockquote>“大”“壯”“美”“厚”
——李永宏的山水畫作品賞析
·文/付欣
在世界藝術寶庫中,中國畫以其充滿東方哲學精神的藝術體系和獨具魅力的美學價值,鑄就了中華文化光環耀眼的輝煌篇章,成為抗衡于西方繪畫的偉大藝術。尤其是占據中國畫主導地位的山水畫藝術,在特有的宇宙觀與時空觀支配下,充分展示出“咫尺千里”的無盡意趣和“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歷代名家輩出,佳作云集,形成了豐厚博大的傳統內涵。
在多元化、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伴隨著日益改善的物質文明與中國畫藝術的空前繁榮,山水畫也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呈現出蔚為壯觀的多元態勢。放眼畫界,時風日下,多元群落中的同類畫家之作,千人一面者比比皆是,而真正根植傳統、貼近時代,又與眾不同者,并不多見。近讀四川著名畫家李永宏先生的山水畫作品,感覺他是一個頗有思想和富于探索的優秀畫家,他的作品既帶有一種真摯寬博的傳統人文情懷,又洋溢著一股濃烈的時代生活氣息,厚重幽雅,古樸壯偉,境界別致。
四川自古山美水美,富饒的成都平原、多彩的山地丘陵、巍峨的崇山峻嶺、享譽世界的名山古剎、縱橫的江河湖泊等等,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國”的美譽,也孕育出了無數杰出的藝術家,古有“三蘇”、今有張大千、陳子莊、石魯等數不勝數的文化名人、書畫大家,可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環境造就人格,李永宏先生從小生活在這樣一個人文豐厚、傳統文化濃重的地域,傳統文化的熏陶、積累,啟迪了他對美的認識,培養了他對藝術的熱愛。早年貧困艱難的鄉村生活,使李永宏先生的童年、少年意志得到很好的磨煉。參軍入伍后,15年寶貴的軍旅生涯,更加鍛煉了他的錚錚鐵骨、雄渾豪放、堅忍不拔的性格。廣讀書籍,博覽百家,開闊了他的胸懷,拓展了他的視野,更堅定了他對藝術的真誠與執著不懈的追求。
就筆墨而論,中國畫強調的是筆墨語言的視覺形式及筆墨個性,并由此顯現出畫家的心理節奏、個性情感和性格征。李永宏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取巴蜀山水之“骨”,將“人”、“身”、“心”、“物”相互境化,傾注了他的特殊情感和生命意識,寄托著他美好的精神理想。他的作品建基于傳統,凝煉了倪迂的靜逸、八大的冷峻和石濤的放達,婉轉自如的筆墨表現中,又釋放出強烈的現代審美觀念和時代氣息。
“惟路子正大,方可久遠”,中國畫的筆墨不僅用來表現自然山水的黑白規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表達藝術家充滿夢境色彩的心緒和情思。尤其是作為中國畫靈魂的線,不僅用來造型,而且用來煉心,極富表現力。在李永宏先生的作品
中,筆墨生成的內在意蘊和豐富的外在形式,契合了中國畫正大氣象的精神旨歸。對于中國畫的線條,他用功很深,他的線描作品曾經入選過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大展,其山水畫作品中的的線,來自他的書法功底,是他多年來的修養與努力使然,具有顏真卿書法之剛烈之風貌,中鋒用筆,沉郁、厚重,是他心靈的外化和自然流露。
李永宏先生深厚扎實的筆墨功底,充分顯示出其作品沉潛、幽邃和凈潔的氣息。他的作品氣勢磅礴,崇山峻嶺直入云天,樹木叢叢、山林茂盛、山佛寺廟、人文情境交匯一處,筆與墨相互交融,厚重、質樸、穩重、卻不失雅致,韻味悠長,形成了“大”“壯”“美”“厚”的宏闊境界,深刻揭示出人與自然融化合一、和諧充實又生生不息的生命法則,表達了他對歷史人文的關注和對這一片鄉土的無限情感,令觀者情馳神往、遐思不斷。
</blockquote>“藝術家風采”專欄是中國華人書畫網獨家策劃的全國當代書畫作品交流、品讀、鑒賞活動的一個小專題,此次活動面向全國乃至世界,采取書畫家自愿參與的互動方式,進一步挖掘書畫家在“互聯網+”新形勢下的新需求,借助中國華人書畫網網站和微信公眾信息等平臺資源優勢,具體是通過“中國華人書畫網+藝術品”思路逐步落實,實現更大程度的“跨界”推廣。本活動作為一個長期、持續挖掘書畫家的專題活動,以書畫家發過來資料的先后順序為基礎進行編號并一一推介。
</blockquote>